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 2016年度会员单位经营情况统计报告
2017年3月1日—4月30日,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针对2016年度协会所属会员单位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工作。此项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共有107家会员单位提交了详实的统计报表,其中副会长单位(含执行会长单位)11家、常务理事单位32家、理事单位及新会员单位64家,参与率为74%。
在今年的统计工作中,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的绝对数量以及在全体会员单位中所占的相对比例都超过了去年。此外,考虑到部分会员单位并未单独参加调查统计,而是由上级单位集合统报的实际情况,今年的统计结果更加趋同于协会全体会员单位的总体经营规模,更加真实地呈现了会员单位在业务经营活动中的共性问题以及不同业态的变化走势。
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藉此机会向积极参加2016年度经营情况统计的会员单位表示真诚的感谢。秘书处也将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特点,充分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为会员单位确定经营决策以及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而服务。
一、综合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的反馈结果,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实现营业总收入38275423.92万元(含代收代付29103239.43万元)。营业净收入同比平均增长率为16.35%; 实现利润188849.41万元,同比平均增长率为23.65%;总服务客户205739家;服务各类员工总人数为5880931人;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内部员工总数为48556人,在全国各地共有861家分支机构。
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中有18家会员单位出现了利润的同比降低甚至亏损。
二、解读业态
2016年,会员单位开展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人事代理服务、猎头与RPO(招聘流程外包)、劳务派遣、业务外包、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培训服务、人才测评服务、对外劳务合作。还有部分会员单位开展了境内外商务咨询、外籍人服务、生活服务等其他业务。
1、人事代理服务
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为4747523名员工提供了人事代理服务,服务人数同比平均增长率为17.79%。
2、猎头与RPO
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通过猎头与RPO等招聘服务,实现成功上岗的员工人数为97375人,同比平均增长率 14.68% 。
3、劳务派遣
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向用工单位提供的派遣员工总数为646691人,同比平均增长率为 -5.18%。
4、业务外包
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中共有64家单位开展了生产外包、商业流程外包(BPO)、岗位外包、财务外包等各类外包业务。各类业务外包在岗人员282705人, 同比平均增长率为102%; 外包业务实现收入1255015.87万元,同比平均增长率为79.7%。
5、其他
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共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3596次;举办各类培训820场;为38550名各类人员提供了测评服务;对外输出劳务人员13037人。
三、经营情况分析
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在人事代理服务板块保持了业务规模的稳定增长,这表明:以社保代理、薪酬福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代理服务目前仍是客户企业最为需要的核心服务。作为多数会员单位的另一个重要业务板块,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及营业收入进一步下降,但不同类型的业务外包却快速扩张,凸显了当前用工单位对灵活用工的大量需求和真实的市场存在。与2015年相比,开展猎头与RPO业务的会员单位数量出现了下降,这一现象也显示出招聘业务目前仍然是大部分会员单位的瓶颈。多家会员单位虽然开展了咨询、培训、测评等业务门类,但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方面均非常有限,更多地体现为对人力资源服务主业的一种支撑。总体而言,大部分会员单位实现了业务规模和营业利润的双增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面前,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会员单位和全体职工砥砺前行、创新求变、拼搏奉献的共同结果。
2016年是十三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人社部已将“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繁荣发展,重点是制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 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随着《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进程的加快,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会员单位所服务的客户数量与2015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表明了用人单位比以往更加重视合规、谨慎地使用员工,更加愿意将与员工相关的各种人事服务手续委托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这为会员单位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继续在运行管理系统、线上共享服务平台、手机移动客户端APP、网上综合福利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为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6年,受《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持续影响,绝大部分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在劳务派遣员工数量和劳务派遣营业规模上继续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在业务外包板块强势上升,体现在外包项目在岗员工和外包业务营业收入的双双同比大幅度增长。近年来,会员单位在业务外包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是由多种因素叠加而造成的。毋庸讳言,外包业务初期的发展更多是在政策影响下通过由劳务派遣向外包的转换而实现的。经过数年的探索尝试,近两年来,会员单位在业务外包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和管理经验。与劳务派遣的“管人”不同,业务外包是一种全流程管理,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业务流程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创造的价值,是对劳动力资源的一种深度加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看到:当前,外包业务的盈利水平普遍达到了劳务派遣业务的6倍以上。外包业务正在完成从政策影响下的过渡手段向市场驱动型的,以满足灵活用工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核心价值的解决方案的转变。还需指出的是:近年来,特别是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以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后外包市场的快速增长充分表明:用工单位对于灵活用工的需求不但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有研究资料表明:2016年全面推开的“营改增”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有利于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从而集中力量做精做强主业。特别是制造业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抵扣项目不断增加,成为营改增的最大受益者。这也为会员单位开展外包业务,特别是生产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2016年,开展BPO和生产外包的会员单位数量较以往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016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营改增”工作全面推开。为了了解会员单位“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化情况,协会还开展了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在部分会员单位税负下降或保持平稳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会员单位出现了税负增加的情况。根据观察,绝大多数税负增加的会员单位都是在利润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税负自然增加。“营改增”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推行伊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营改增”的适应度还比较低,一些会员单位由于进项税抵扣率低,造成初期税负的小幅上升。我们认为:2016年4月30日出台的“47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可差额纳税,代收转付部分不计入销售额。此外,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营改增”后的基础税率仍然维持5%,这样就保证了税负的“平移”,不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加额外税负。随着会员单位对“营改增”工作的逐步适应,政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必将逐步显现。
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初期乃至中期相比,当前,我协会会员单位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更为复杂。我协会的会员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国资背景的起源于外服、外事系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线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为主。他们重服务、讲信誉、操作规范、品牌意识强,现在或过去曾是所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
但是,人力资源服务面临的毕竟是一个开放的市场。随着近年来众多民营人力资源机构的崛起,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化企业在风险投资的助力下,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以后,我协会会员单位遭遇到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年来形成的固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员单位革故鼎新,以更加商业化的思维和举措去迎接挑战。尽管如此,面对复杂的形势,如何在挑战中寻突破、在机遇里求创新、在创新下促发展还是成为我协会会员单位近年来最为关注、思考最多的问题。2016年,参加调查统计的会员单位中有29家会员单位希望通过开发手机移动服务端APP来提高服务效率。还有15 家会员单位借助大数据经营理念,开发了网上健康福利商城等增值服务。然而,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蜕变的过程是漫长和痛苦的。调查问卷显示:多数会员单位表示创新实践是否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尚在观察之中。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如同再庞大、再完善的交通网络仍然需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支撑一样,对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来讲,其服务的对象是“人”这个特殊的个体,在其身边交集的是法律与人情、合规与合理等复杂的关系,因此,再高端、再先进的人力资源平台也需要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线下去完成最后一个关键性的交付步骤。人力资源服务互联网化如火如荼,最终发展结果如何尚待时日检验。“不畏浮云遮望眼”,对于会员单位来讲,如何保持浮华之下的一份冷静,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和行业演变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是会员单位当下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愿意与会员单位一起努力。